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拟试题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陈老师说,这部著作虽语言直白,但内容________,中学生现在还难以理解。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________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昨晚,湖北武当山突发大火,有着千年历史的遇真宫主殿________化为灰烬。
A. 艰深 松弛 顿时 B. 艰涩 松弛 马上 C. 艰涩 松懈 马上 D. 艰深 松懈 顿时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艰深--(道理、文词)深奥难懂;艰涩--(文词)晦涩,不流畅,不易理解。松弛--不紧张;松懈--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抓紧。顿时--立刻(只用于叙述过去的事情、局面);马上--立刻。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范围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退居二线,摆脱了繁忙的事务,可没过几天________日子,他又闲不住了。
(2)在充分利用原有水利设施的同时,还自力更生________新水源,采取人力、畜力换班,机器不停的办法,昼夜抗旱灌水。
(3)________发展得这样快,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加倍工作,才不至于落后啊!
A. 清静 开拓 时势 B. 清净 开辟 时势 C. 清净 开辟 时事 D. 清静 开拓 时事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清静:多指环境安静,不嘈杂。 清净: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
开拓:除了“开辟”义,还有“采掘前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的意思。
开辟:打通,开拓。但多和表抽象义的词语搭配,如开辟“航线、未来”等。
时事:①最近期内的大事。②适应潮流的事。
时势:指某一段时段的情势。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范围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就此事件,我新华社________发表声明。
(2)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________。
(3)他们两位素未谋面,还要请你________一下。
A. 受权 原型 引见 B. 授权 原形 引荐 C. 授权 原型 引见 D. 受权 原形 引荐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根据词语的方向性,“受权”和“授权”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接受,后者是授给(别人)
原型:原来的类型或模型 原形:原来的形状。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人类许多古老文化在与时间的拔河中没能挺到最后。中国的文化资源在历史长河中究竟________了多少,恐怕没有人能估量得出。在被________扫荡过无数次的非洲大陆,人们只能在废墟中凭吊和猜测辉煌的古代文明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失 饥饿 B. 流逝 饥馑 C. 流逝 饥饿 D. 流失 饥馑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流逝”主要指时间消逝。
“流失”主要指有用的物质或美好的东西散失掉。
结合题意可知第一空应选“流失”,排除B、C。“饥馑”,五谷收成不好称为“饥”,蔬菜和野菜吃不上称为“馑”,两者合起来就是灾荒、荒年的意思。相比“饥饿”,“饥馑”的程度显然深得多,也更贴合题意,故第二空选“饥馑”。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范围
夫妻双方有互相________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________的义务,子女有________父母的义务。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扶养 抚养 赡养 B. 抚养 赡养 扶养 C. 赡养 扶养 抚养 D. 扶养 养育 赡养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扶养:扶助、供养,一般用于平辈之间,夫妻间应是相互扶养。
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
赡养:成年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其他长辈在物质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照顾。
根据词义和语境,A项正确。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乔榛、丁建华应邀________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向观众朋友讲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
②虽然我们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防沙固沙”等一系列措施,但要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________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③________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以空前的速度,几乎无时空阻隔的迅速扩散。
A. 作客 仍然 由于 B. 做客 仍然 由于 C. 作客 始终 因为 D. 做客 始终 因为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作客他乡;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无论是应邀光临还是主动拜访,一般都会受到款待和礼遇,宾主在良好的氛围中相处。排除AC;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这里指施加过影响而未改变;始终:指从开始到最后,这里指未施加过影响,所以排除D,选择B。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语的特定方向性
吉祥物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________是20多年前的事。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连结 B. 合作 C. 结缘 D. 互助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分析句子的语境(主题、上下文、情景等)。结合上下文语境,本题需要我们填入表达吉祥物与奥运会之间关系的词汇,“合作”、“互助”搭配的对象一般是人,用在此处不恰当。“连结”放入句中不通顺,而“结缘”意为结下缘分,这里指吉祥物与奥运会在20多年前就结下缘分。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分析句子的语境(主题、上下文、情景等)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________只是一个符号,工作胜任的关键还是在于能力。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历 B. 学力 C. 学识 D. 学问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学历:是指一个人最后也是最高层次的一段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力:是指经过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具有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得到教育机构所颁发的证书。
学识:学问知识。
学问:泛指知识。
根据题干,分析词义的范围和本题要选一个和“能力”相对的词,只有“学历”是最有可能空有虚表而没有实际能力的,所以正确答案是A。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范围
我们每一个人生来都是一样________的,而且在我们的身上还附带着很多不好的东西。譬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爱争强斗狠,但是又爱贪懒好闲,这便种下了________的种子。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善良 愚昧 B. 天真 好胜 C. 聪明 狡猾 D. 平凡 堕落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文中空白处之后出现了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一词,引导了“不好的东西”一句,表达了一种否定的倾向性。由此可以判断空白处的词语不可能是表达积极肯定的倾向性,而A、B、C三项中“善良”、“天真”、“聪明”几个词都是表达积极感情色彩的词语,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因此予以排除。只有D项“平凡”表达了中性色彩,能够与之后的递进句“而且”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故选D。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人才,可谓________。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几点基本素质倒是________的。很多大企业认为,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也是企业最缺乏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条件: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
A. 众说纷纭 统一 B. 莫衷一是 固定 C. 见仁见智 共通 D. 因人而异 公认
答案详解:
这道题属于实词的辨析,主要考察区别词义的范围。
第一空是强调大家意见不统一,ABC中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只有D项“因人而异”指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强调如何解决问题,可以排除。第二空前后内容是解说关系,注意是“很多大企业”而非“所有人”形成了共识,“统一”和“固定”都太绝对,而“共通”强调通行或适用于各个领域,程度灵活,所指范围较宽泛,综合起来当选C。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范围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________。
②春节临近,海峡两岸人民"三通"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台湾当局却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还不成。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________了。
③著名足球评论员王健翔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中超联赛中执法不公的"黑哨问题",就必须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A. 污蔑 搁浅 铲除 B. 诬蔑 搁浅 根除 C. 污蔑 搁置 根除 D. 诬蔑 搁置 铲除
答案详解:
解析:①句中,“污蔑”与“诬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诬”和“污”之间意义的区别。“诬”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冤枉人;“污”指弄脏、玷污。所以“诬蔑”是指捏造事实来毁坏别人的名誉;而“污蔑”是指用各种卑劣手段去侮辱玷污别人。“污蔑”的涵义更宽泛。①句中意为对“公仆”称号的玷污,应选“污蔑”,排除B、D。②句中,“搁浅”比喻原本正常进行的事情遭到意外阻碍而中途停顿。“搁置”意为放下,停止进行。二者的区别在于“搁浅”是被动地停止,而“搁置”是主动地停止。②句中应选“搁浅”。本题答案为A。
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 > 选词填空 > 实词的辨析 > 区别词义的轻重